unbug's profile picture. Creator of Micropaper (http://unbug.github.io), CODELF (Github star 13k, http://unbug.github.io/codelf/), #MIHTool (Mentioned in Google I/O'13, http://mihtool.com)

unbug

@unbug

Creator of Micropaper (http://unbug.github.io), CODELF (Github star 13k, http://unbug.github.io/codelf/), #MIHTool (Mentioned in Google I/O'13, http://mihtool.com)

网易的《燕云十六声》AI 驱动赋予了游戏勃勃生机的体验,任何 主线/支线/NPC/梗/小游戏 都是内容充实且细节丰富的,成功给玩家造成地图庞大的错觉。毫不夸张的说它能让你体验“如果这个世界是虚拟的,真实世界的人如何看我们”,干成了韩国某款游戏没干成的事。传 GTA6 也 AI 驱动,会让玩家更无法自拔

AI 的在软件的应用必须重塑游戏制作才可能获得成功,最基本的结果是,如今要几年才完成的3A游戏可以像拍电视剧一样一个月出一集的方式将游戏交付给用户。游戏的策划和故事框架其实比电视和电影还要简单,但是场景和动作还原却比拍电影要难,AI 如果不能加速这个,就不要谈其他了。



如果你要落地 AI 产品,你最好招聘些具备集体主义思想的骨干,只有他们才具备全局视角和外部视角来推动事情的同理心,因为没啥已经验证了市场的产品给你抄作业,所以你必须对你的用户/环境高度敏感,迭代、推翻、立即发布是常态,缺乏集体主义者不仅因有 AI 辅助而容易自嗨,且领地意识远高于阵地意识


AI 建设正被资本裹挟的错误问题带向错误的答案。正确的方向是去探索同一个答案:如何提升惠民的触达率? 工业革命至今,无论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还是真相都被市场的手分配到供大于求的地方,追求 AI 霸权不会让沙漠变绿洲、贫困走向富足、网络信号覆盖地球的天涯海角。


AI 的在软件的应用必须重塑游戏制作才可能获得成功,最基本的结果是,如今要几年才完成的3A游戏可以像拍电视剧一样一个月出一集的方式将游戏交付给用户。游戏的策划和故事框架其实比电视和电影还要简单,但是场景和动作还原却比拍电影要难,AI 如果不能加速这个,就不要谈其他了。


很快所有的AI产品都会迎来断订潮,对消费应用的提升都是锦上添花,看看CHATGPT 应用商店就知道了,巨大的用户量却未迎来造富神话,与苹果商店的贡献形成巨大反差。不仅如此,开源模型效果已经饱和,美国巨头闭源模型竞争力已不值得一提。硅谷的资本再卖力的炒作也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今的中国的工业如此庞大精进,西方几个世纪内都是很难做到的,其中有因素时常被忽视,那就是你的合作伙伴“比你的家人更希望你获得成功”,这是西方非常稀缺的同理心。西方人擅长去指定规则、标准、专利,总是期望用最小的付出一劳永逸的垄断报酬,垄断显然是阻碍创新的,因为创新出于低成本的领域。


游戏不仅是文化输出的最佳载体,更是先进计算机硬件的市场先锋,AI 普及同样适用。就拿实时语音翻译来说,在显卡驱动集成或者游戏系统集成都会获得成功,因为游戏字幕是内嵌的剧本,语音是内嵌的语料,NPC在对话前就可以预先克隆声音根据剧本生成任何语言的对白。低算力0延时没有任何阻塞。

过于追求泛化正成为AI普及的绊脚石。苹果AirPods的实时翻译功能言过其实,用户很快会发现不是日常没用就是用时对方没有iPhone+AirPods而用不起来,这么一个投入巨大的产品为何做得如此生硬?本质是场景过于泛化,如果他的Game center 集成这个功能显然效果会令人惊艳。



过于追求泛化正成为AI普及的绊脚石。苹果AirPods的实时翻译功能言过其实,用户很快会发现不是日常没用就是用时对方没有iPhone+AirPods而用不起来,这么一个投入巨大的产品为何做得如此生硬?本质是场景过于泛化,如果他的Game center 集成这个功能显然效果会令人惊艳。


全世界的教育体制都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低效。人类精力旺盛和创造力爆发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却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早就磨平了锋芒,失去了自由的思想。如果你看看青少年的编程学习社区,你会发现他们的交流是那么的热烈,思维毫无顾忌,只可惜他们的作品和社会、市场都隔着巨大的障碍。


大厂内部建设AI 落地必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如果不能走向消费者,意味着没有客户,只能做向上汇报讲讲故事,其他团队都在拼命讲和你一样的故事。真实客户是每个创业项目最无可替代的基石,你的产品好不好超不超前,取决于用户买不买单,汇报做得再漂亮也不代表产品成功了,但是汇报失败产品肯定死

执行力现在是大厂AI落地的最大障碍,最大的干扰因素就是绩效管理,很多团队错误的将绩效管理应用到了AI落地产品的过程,导致团队精力始终无法聚焦,事情推动缓慢,资源严重浪费。创业团队这太致命了。这直接说明了为什么前途光明的业务人才流动很高,也直接说明了大厂很难具备创业心态。



如果你细心的去翻看所有 AI 大厂的模型产品发布会,你会发现一个细思极恐的秘密,那就是他们肆无忌惮的吹嘘各种指标超前时,却对成就了哪些客户讳莫如深。毕竟他们发布的消费级产品,不是李飞飞的研究成果,就连苹果也惜墨如金。如果有谁能用数据揭开这个秘密,他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


通用人工智能为什么是伪需求或者无法被人接受?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需要:保安、司机、厨师、助力、私人医生、服务员、感情伴侣、保姆、打手等等角色负责打理你的工作和生活。你肯定不期望都是同一个人,哪怕保安和司机都不愿是同一个人。


很多AI 产品之所以无法交付到用户手里是因为,大部分创业者都是拿着锤子找钉子,去找契合自己产品画像的用户,实际恰恰相反,必须和用户一起解决问题才可能走进用户和继续发展,用户是不变的基石。千万不要被偏执狂的理念带偏了,所谓的“我不关心用户想要什么,我给他们什么他们就用什么”是懒惰的借口


执行力现在是大厂AI落地的最大障碍,最大的干扰因素就是绩效管理,很多团队错误的将绩效管理应用到了AI落地产品的过程,导致团队精力始终无法聚焦,事情推动缓慢,资源严重浪费。创业团队这太致命了。这直接说明了为什么前途光明的业务人才流动很高,也直接说明了大厂很难具备创业心态。


韧性技术选手的三个特征/阶段:1. 产品/技术进入深水区依然能持续拿到成果;2. 同时处理多个高优任务依然能阶段性聚焦并保证每件事情拿到高质量的成果;3. 高效的信噪比,总是输出高质量信号对重要事情起到决策和推动并保证拿到成果。


元宇宙有生之年不会有真正的浪花,甚至孙子辈有生之年都不会看到,你看看模拟人生这个游戏的现状就知道了,AI 也不可能加速元宇宙,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历史是相对比较完整,没数据AI+元宇宙就没质的飞跃。好比东方的游戏才是地球人的标准,因为东方的游戏来自真实的历史改编所以深得人心。


多数大模型宣称在代码生成指标已经追赶甚至超过 Claude,并非说谎,实际效果为何没 Claude 好?如果你用过 Claude code 你会发现它不仅适合AI coding,同时适合所有需要处理任务的场景,是因为 Claude 非常擅长使用工具,真实环境就是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的。会使用工具是含有智慧的关键特征。


AI 落地唯一的圣经就是极致的分解任务,万金油提示词要么是营销要么是未经实践的毒草,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更别提企业级应用,给大模型再多的参数和溢出的算力也需要一个模版框架才能驱动它生成符合生产力的产出。但是分解任务恰恰会导致大模型无法应对复杂场景,因为任务无法枚举。


Vibe Coding 正在杀死技术社区,表面上看AI 让技术社区数据繁荣,但实际上有效 UGC 在萎缩,直接体现就是搜索引擎都找不到经验和解决方案了。平时新技术兴起,很多人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技术社区活跃的交流氛围都会有效消化掉,但是现在技术社区根本没人发,都是在和 AI 沟通,不上社区求助和分享。


OpenRouter 上开源模型 DeepSeek 遥遥领先是实至名归,很多大模型都在追求速度和成本,忽略了两大细节:1. 多语言的支持;2. 各类风格提示词的兼容。这两个细节DeepSeek 都做得恰到好处,尤其是V3.1,无论是任何产品和Agent,如果其他模型你调好了,换成 DeepSeek 都能跑起来。


Loading...

Something went wrong.


Something went wrong.